而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現在許多企業都會透過舉辦需要具備團隊合作能力的活動來凝聚團隊成員的默契,進而建立團隊共識。
不過資深媒體人,長期在科技業界任職的烏凌翔認為,第一波名單的政治宣示意味比較濃,不需急於一時。前者是國防安全的對抗,後者是經濟貿易的對抗。
另一方面,在美中對抗和疫情後經濟衝擊之下,美國急需重整供應鏈,尤其是減少紅色供應鏈,將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不料,就在拜登出訪亞洲之前,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就表示,台灣不在創始國名單上,但之後會邀請更多國家參與。不論是四方安全對話,或是IPEF印太經濟框架,一般通常都解讀是美國為了在印太地區跟中國抗衡而組成的聯盟。反過來說,美國商會則是表示,雖然樂見IPEF帶來更多印太地區的商機,以及處理永續性、數位貿易等議題,但還是有些失望,因為這個框架並沒有為美國企業和勞工,打開更多海外市場,實質利益恐怕不夠。小布希時期國安顧問 格林(Michael Green) 總之,台灣第一時間無法加入IPEF,可能不是太嚴重的問題。
在晶片、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方面,更需要韓國、台灣企業的合作。同時,美方會尋求深化與台灣的經濟夥伴關係,包括半導體和供應鏈等高科技議題上,只是首先會在雙邊基礎上進行。」我想重申:統一的急速節奏引發的問題不僅僅關於蘇聯,我已談及柴契爾夫人的立場。
所以我們也不會把之後在冷戰中開始發展的一系列事件責任攬上身。但是這一代人,再也不想與過往的重擔有任何牽扯…… 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德國推翻反對意見,使統一進程加速。若做不到這一點,當時蘇聯的領袖也就沒辦法行動。在充分尊重他們國內法的前提下,德國統一的決定不可能由德國人自己提出,達成共識後再呈送給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認可
我們同意在『2+4』的框架內討論這些問題。在這次會晤前,柯爾在歐盟峰會上,甚至不敢影射或暗示統一。
二月二十一日,我在《真理報》發表了我的答覆。國際社會有權提前知曉一些基本事務,而其中不該有模稜兩可的地帶。一九九○年三月十八日,東德舉辦大選。」我想重申:統一的急速節奏引發的問題不僅僅關於蘇聯,我已談及柴契爾夫人的立場。
但是在實現兩德統一的過程中,扮演主角的還是東西德兩邊的人民。文: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 統一後的德國是否加入北約,在這個問題上,柯爾的立場與美國無異。東德新政府希望遵照《西德憲法第二十三條》推進統一,意即西德只是「吸收」東德。翌日,各國外長批准,決定創建一個機制以討論『德國統一的外部看法』。
我們遂於五月二十五日在莫斯科會面。回顧過去兩年半的經驗,我們可以總結:蘇聯的人民,尤其是俄羅斯人,對德國人爭取統一的努力和蘇聯領導人採取的立場都能理解。
」 在這種情況下,存在著無法迴避的客觀現實。所以我們也不會把之後在冷戰中開始發展的一系列事件責任攬上身。
」 「但是」,我繼續說下去,「與德國統一有關聯的不僅僅是德國人。」 「特別是,這也關係到了我國與蘇聯人民。總而言之,政治領袖的主要任務,就是保障歷史的傳承。蘇方有些人也有疑慮,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民眾公開、誠實地訴說進行中的事件,詳細解釋蘇聯領導人的立場。而在德國人民投票贊成統一後,她也是第一個發出賀電的人。我從不輕視政治家,這個角色非常偉大。
提出兩德以最快速度統一的政黨,囊括近七成選票。法國總統密特朗同樣擔心,我和他達成彼此互信,在統一問題的初步立場上也一致。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初在基輔會晤時,我們主張在全歐洲進程的框架內讓兩德按部就班地融合。沒有人有權利廢除『四強』的責任,除非它們自己卸下,跟德國也沒有和平條約。
若做不到這一點,當時蘇聯的領袖也就沒辦法行動。俄羅斯人對德國人民深具信心,從而支持他們的願望。
在經歷過這樣的屠戮事件之後,俄羅斯人和德國人還能做到和平相處,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當然,還有俄羅斯人,他們對德國人的願望表示認同,也深知今天的德國與過往德國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德國人斬釘截鐵而又毫不含糊地主張國家統一的意願。」 兩個國家,兩種民族 這很重要,在與德國統一相關的政治和外交工作中,我們不斷考慮到這一點。
但在今年四月已經確認統一正在發生,至少在人們的心中已經如此認定。可以肯定地說,在兩個德國的背景下成長的新一代,面對德國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這個問題的想法,相較於過去一百多年已不一樣,尤其與納粹主義時期大不相同。
在充分尊重他們國內法的前提下,德國統一的決定不可能由德國人自己提出,達成共識後再呈送給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認可。唯有在國際法的秩序中,才能確定德國在歐洲結構中的最終地位。
尤其不可能不考慮到人民對戰爭帶來的損失所種下的恐怖記憶。就我所記得的,我們並未否定德國人的統一權: 「因為戰勝這場戰爭,為我國人民帶來了合理的自豪感,同時還有無以計量的不幸,雖然也會很自然地對這些罪人產生憎恨,但蘇聯反對分裂德國。
因此,德國人在解決統一的問題時,必須牢記自己的責任,該重視的不單單是利益,還有尊重其他民族的感情。西德——直說吧——就是吞掉東德了……每一個世代都要為自己而活。東德新總理德梅基耶在莫斯科與我會面時聲明:「我們已經收到選民的委任狀。她的思考走向和我相同。
所以,當被問及在我心目中「統一的主角是誰」時,我永遠回答——人民。」 「……然而,沒有人有理由忽視,過去在德國發展起來的負面潛力。
但是這一代人,再也不想與過往的重擔有任何牽扯…… 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德國推翻反對意見,使統一進程加速。……我們有機會影響這個過程嗎?我當時還能做什麼?派出裝甲部隊,再加上核武?我徵詢過柴契爾夫人的意見。
我們無法否認,德國人已經從希特勒的控制和二戰的經驗中得到教訓。了解法國總統在局勢轉變中的立場非常重要,畢竟,對法國來說,德國問題的解決方案事關重大。